2010 年 1 月 27 日,苹果发布第一代 iPad,在当时这款产品仅仅只有 12 款专门为其设计的软件。 在客厅在《一个叫欧文的男人决定去死》这本书里,一个做什么事「都守规矩」的老男人对 iPad 这种新鲜事物很不满,在他眼里: 「连一个键盘没有,保护套还需要另买的设备,算什么电脑。」 但苹果不这么认为,你现在打开任何一个 iPad 的包装,上面的中文都会告诉你: 「这是便携式电脑。」 但是不是电脑这件事,在 iPad 刚「出生」的时候并不重要。2010 年,乔布斯在发布会上拿出了 iPad 一代,当时他认为 iPad 的最大作用就是「更好」。 比 iPhone 更好的屏幕尺寸,可以让你更好地浏览网页、阅读邮件、甚至是观看视频和照片。 比 Mac 更好的便携度,去掉了键盘,只拿着一块屏幕,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加轻盈。 甚至不仅仅是功能,连用户的使用场景,乔布斯都已经为 iPad 设计好。在第一代 iPad 发布时,舞台上放置了一个黑色的沙发以及玻璃茶几。这两个家具的出现,也奠定了未来五年里 iPad 的使用场景。 很长一段时间里,微软曾希望游戏主机可以占领用户的家庭,但一直没有做到。而从 2010 年以来,第一代的销量已经达到了 3.8 亿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苹果仅仅用第一代 iPad 就实现了「占领客厅」。 2010 年 4 月 19 日,中国钢琴演奏家郎朗在旧金山戴维斯交响音乐厅 使用 iPad 软件演奏他的首段加演曲目《野蜂飞舞》。 在 iPad 第一代发布的六个月以后,这款产品于 2010 年的 9 月 17 日正式在中国大陆上市。自此开启了 iPad 在中国市场的神奇十年。到今天,中国依然是 iPad 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5 年以后,苹果还为中国市场特意制作了一支广告短片《老唱片》,直到今天这依然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苹果广告。 而广告中,这种「传统」和「现代」的人文连接点也恰恰隐喻了 iPad 受众群体,一个家庭中从刚会爬的孩子,到鬓角发白的老人都在使用 iPad,是名副其实的「全年龄产品」。 2011 年 3 月 2 号,乔布斯在发布会上很兴奋地宣布 iPad 第一代的销量已经达到了 1500 万台,这对一个刚刚发布的新品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成功。而此时,iPad 也已经拥有了 65000 款原生应用。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场发布会苹果顺势推出了 iPad 2,为其配备了前置和后置摄像头,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熟知的 iPad 最基本的样子。在我眼里,iPad 2 是 iPad 系列最高光的时刻, iPad 2 正式开始了对「平板市场」长达十年的统治。 而此时,iPad 能做的也越来越多。艺术家开始使用 iPad 创造绘画作品,学校开始使用 iPad 作为电子教材,甚至是在飞机上都开始使用iPad 作为飞行手册。 和 iPad 2 一起登场的还有一款配件——智能保护盖。而也正是从此时起,每一代 iPad 背后都有相应的智能保护盖作为坚强后盾。 到今天,我们打开淘宝已经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 iPad 保护壳,但无一例外都是依照 2011 年随着 iPad 第二代发布的智能保护壳为蓝本。智能保护壳虽然仅仅是一个配件,但它的设计无比巧妙,苹果甚至还专门在广告中特意凸显了「开盖即亮屏」的特性。这在当时,就是科技界的魔法。 而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这样一个小配件,今天也是中国很多厂商的重要经济来源,这也是 iPad 另一种影响世界的方式。 当然,科技评论家们一开始并不看好 iPad,他们更愿意称其为「大号 iPhone」。也正是此时,大众对于 iPad 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探讨,前五年里纠结「取代 Mac」,后五年里纠结「生产力」。 但其实,仔细想想乔布斯在一开始就已经给 iPad 做了一个注解。在 iPad 第一代发布的时候,有这样一张 Keynote: 在这张图中,iPad 用一个底座保持直立,再配合上当时苹果键盘,组成了一台迷你电脑。而这也成为了后来 iPad Pro 的基本蓝图。到今天,我使用 iPad 的基本方式还是如此。所以它很明显并不是 Mac,但也不仅仅是一个「大号 iPhone」。它并不像 iPhone 或者是 Mac 一样,是能称得上是改变世界的产品。 它本身的出现更像是「补足一块空白」。 它并不是一个必须产品,现代人不能没有 iPhone、不能没有 Mac,但可以没有 iPad。但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不应该仅仅是「够用」,还应该是「更好」。并不是,我们仅仅「希望」更好的设备。而是十年过去,iPad 依然宝刀未老地「证明」了我们需要更好的设备。 7.9 寸乔布斯对 iPhone 的尺寸一直引以为傲,因为 3.5 寸在他眼里是最适合单手操作的尺寸。当然,之所以要加上「在他眼里」,是因为这件事毕竟还是因人而异的,毕竟奥尼尔就抱怨过他的手指根本没有办法用 iPhone 拼写,不知道今天的 iPhone 11 Pro Max 对他来说是不是还是这样。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 iPad mini 就是 iPad 的「甜点」尺寸,因为这是唯一一款可以「单手握持」的 iPad。 2012 年 10 月 23 日,那年我刚刚高中毕业。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苹果的零售店,除了感受到苹果的独特装修风格以外,iPad mini 的手感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尺寸对于一款数字设备的重要意义。 2017 年 5 月29 日,《New Yorker》杂志刊登了 iPad 手绘的封面,该封面由 Jorge Colombo 创作。 苹果推出 iPad mini 背后有着多层次的原因。 一方面, iPad 产品线需要新面孔,苹果在同年发布的还有 New iPad。这款产品从命名上,都能看出「进步不大」。算得上进步的,也只有从这一代开始, iPad 正式进入「视网膜」时代,屏幕的显示更加细腻。可也就是在此时,这些年来一直都伴随着 iPad 的问题也逐渐显露——iPad 过于耐用。 作为一款纯正的内容消费工具,iPad 本身对于性能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大部分人对于 iPad 的用途无非是浏览网页、阅读邮件、观看视频、玩游戏等等。可这些需求,别说是 iPad,就是几年以前的老 PC 也能完全胜任。所以在当时,很多人都在使用第一代 iPad,New iPad除了名字「新一点」,并没有什么新意。 与此同时,苹果的移动设备布局显然需要一个「中间尺寸」。在当时的市场上,4 寸的 iPhone 5在智能机领域绝对可以算作是「小尺寸」,竞争对手在当时都有着大尺寸的型号。4 寸再怎么适合单手操作,但用户对于大尺寸屏幕的需求并不「伪」。 记忆犹新的是,比 iPhone 5 提前发布四个月的三星 S3 成为了其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机型,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其在当时领先的 4.8 英寸大屏幕。 于是,7.9 寸的 iPad mini 就是来填补这一空档。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这是一款尺寸介于 4 英寸的 iPhone 和 9.7 寸 iPad 之间的iOS 设备。 而相比较于 9.7 寸的 iPad,iPad mini 仅仅是缩小了 1.8 英寸,但足以给当时笨重的 iPad 插上了轻盈的翅膀。 那是一个 iPad 游戏的黄金时代,我曾经每天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泡在各大论坛乐此不疲地和不同人交流 iPad 上的好游戏。更大的屏幕尺寸,让 iPad 和 iPhone 有着截然不同的游戏体验。单单就是一个「切水果」,就可以让你感受到「切小樱桃和切大西瓜」的区别。 可此时的 iPad 还是太重了,几乎不存在单手握持的可能,而双手握持又对操作提出了考验。也就是说,9.7 寸适合单纯地「看」,「看」的同时还想要「操作」,很明显并不适合,而 7.9 寸则完美了权衡了这一点。 而屏幕尺寸这一因素,到今天依然是消费者购买 iPad mini 5 的重要原因。今天的游戏内容已经完全不同以往,虽然苹果试图通过 Apple Arcade 重新回到那个「游戏的黄金时代」,但是属于移动网游的时代已经来临。不过有趣的是,iPad mini 5 的 7.9 寸屏幕,依然是拿在手上最舒服、操作起来最方便的「吃鸡神器」。 2014年 10 月 24 日,英国女王使用 iPad 发出第一条推文。 当然,iPad mini 做到的不仅如此。 308g 的重量,是 iPad mini 5 的另一个迷人之处。而正是 7.9 寸和 308g 这两个维度,开始让 iPad 走出客厅,可以「On the Go」。地铁、飞机、课堂上,iPad mini 出镜率越来越高。 iPad mini 也俘获了女孩子们的「芳心」。因为男性用户对于尺寸和重量往往并不敏感,尤其是大部分男性用户的公文包和双肩包,9.7 寸的 iPad 带起来并不碍事,但是女性用户则截然相反。 单手拎累不累暂且不提,9.7 寸的 iPad 能不能装得下都是两回事,因为大部分女性用户都会使用尺寸较小的拎包。而 iPad mini 则一次性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正是因为如此,iPad mini 成为了很多女性用户的第一台 iPad。 当然,iPad mini 第一代并没有引起什么浪潮。真正的转折点是在 iPad mini 第二代。这一代无论是芯片还是视网膜屏幕都让 iPad mini 的硬件参数到了一个新高度。后来的 iPad mini 3 和 iPad mini4 再也没能让 iPad mini 出过风头。 2014 年,苹果发布 iPhone 6,这款「比大更大」的 iPhone 发布一年后, iPad mini 3 不痛不痒地更新推出了 iPad mini 4。而也正是 iPhone 6 的发布,意味着 iPad mini 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直到四年以后的 2019 年,苹果才推出 iPad mini 5 的原因。 今天,iPhone 11 Pro Max 的尺寸已经是 6.5 英寸,再也没有所谓的「中间尺寸」。但还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依然对 iPad mini 保持着一种「特殊的迷恋」。今天的 iPad mini 5 也时髦的可以支持 Apple Pencil,也开始在进阶「生产力设备」,但无论如何,不变的是: 「无论你是玩游戏,还是记笔记,一手可握的感觉是真舒服。」 这大概就是我们迷恋它的原因。 救世主登场2015 年 9 月 9 日, Apple 发布了 12.9 寸的 iPad Pro,这是 Pro 这三个字母第一次出现在了 iPad 后面。也正是从此时开始,iPad 就开始不断的被一个问题所困扰: 「iPad Pro 到底是不是生产力工具。」 直到今天,在社交网络上提起 iPad Pro 的时候,大家都还会因为这个问题争论一番。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在第一代 iPad Pro 发布的时候,苹果的意图很明确: 「希望这是 PC 的替代品。」 2017 年 2 月 10 日, Netflix 的纪录片《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运用 iPad Pro 进行创作。 所以为了让这款产品更加接近传统意义上的电脑,苹果为其配备了键盘和充当鼠标作用的「手写笔」。值得玩味的是,苹果在一开始还特意为 iPad Pro 配备了更长的数据线,目的是想让你像使用 PC 一样可以坐在桌子上插电使用。当然,按照苹果的定价策略,既然我是 PC 的替代品,自然有着接近 PC 的价格,自此苹果也让自己的 iPad 产品线有了「高端市场」。 在此之前,苹果凭借着 iPad 在平板市场大杀四方,甚至 iPad 已经成为了平板电脑的英文翻译。仅仅用了 5 年时间,苹果就已经在平板市场行业实现了「统治」。 在 iPad Pro 发布以前,苹果已经在全球卖出去接近 2.5 亿部 iPad。这一夸张的数字,也意味着「平板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在智能机屏幕尺寸越来越大的今天,一方面用户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个「大号 iPhone」,另一方面是他们的 iPad 2 还没坏。 更大的问题在于,用户对于 iPad 已经失去了想象力。自 iPad Air 推出以后,苹果 iPad 的「轻薄」已经达到了极致。不管苹果如何告诉用户这款 iPad 的性能有多强大,机身有多轻薄,用户都已经「索然无味」。想要用户提起兴趣,就需要像推出 iPad mini 一样的新刺激。可供选择的路有两种: 1.在尺寸上动刀。很显然,10 寸以下的尺寸已经不再具备任何意义,各种智能机再加上自己的 iPad mini,已经没有任何生存空间。 2.在功能上动刀。我们需要知道 iPad 可以做的更多,这个能做的更多必须要直观,你要清楚地让我知道为什么我需要放弃手里这款 iPad Air 2。 尺寸上,iPad Pro 来到了 12.9 英寸,这也是时至今日尺寸最大的 iPad。功能上,苹果官方给 iPad Pro 带来了自己的专属键盘,与此同时还带来了在当时被认为是「鼠标」的 Apple Pencil。也就是说,保险起见,iPad Pro 这款产品在尺寸和功能上选择了都要。 2018 年 5 月,俄罗斯建筑师使用 iPad Pro 与 Apple Pencil 设计 2018 年世界杯的比赛场馆加里宁格勒体育场 硬件上看起来一切都很新的 iPad Pro ,一出现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消费者也产生了另一个疑惑。既然你所做的一切,都看起来让它像一台 PC。 那我为什么不索性就去买一台 PC,而去买一台有着 PC 的价格,却只能完成 PC 一部分工作的产品。而这个问题,也是时至今日 iPad Pro 产品线一直都在努力回答的问题。 但最令人难受的是,12.9 寸这个尺寸也很有距离感。这让很多只想要极致 iPad 体验的用户望而却步。毕竟,到了这个尺寸和重量,iPad 原本便携的优势也就不再明显。所以,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仅仅是半年以后,苹果就推出了配置几乎一致的 9.7 寸 iPad Pro 的原因。 当然,和新 iPad Pro 一起出现的还有可能是苹果设计史上最出名的「设计灾难」—— Apple Pencil 的充电方式。这个 Apple Pencil 插在 iPad Pro 上的画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为了社交网络上的活跃图片。 虽然,其实 iPad Pro 是有配套的转接器用来给Apple Pencil 充电,直接插在 iPad 上仅仅是应急使用。不过可能是因为这种充电方式实在是令人难忘,甚至到今天很多用户都不知道 Apple Pencil 的笔盒里还有一个转接器。 好在,充电方式虽然丑,但是 Apple Pencil 却悄悄地成为 Apple 的另一个重要贡献,也是今天 iPad Pro 不同于 PC 的重要关键。 2018年,苹果的 iPhone Xs Max 可能是有史以来口碑最差的 iPhone。苹果的设计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但仅仅过了一个月以后,苹果发布了 12.9 英寸和 11 英寸的 iPad Pro 第三代。全面屏的极致视觉冲击力,任意角度解锁的完美 Face ID,再配合Apple Pencil 不能再优雅炫酷的充电方式,仅仅一个月以后,苹果就证明了: 「什么是顶级的工业设计能力。」 直到今天,我经常都会拿起 Apple Pencil 然后再吸回去,「啪嗒」一声是很久没见到的「苹果细节」。上次有这样的感觉,还是老一代的 MacBook Pro 上的磁吸式充电接口。这一代一经推出就双双获得专业用户和普通消费者的赞美,这款产品本身即是一款艺术品。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看着这款设备时会很懊恼,因为我对 iPad Pro 已经失去了想象力,我甚至不知道「它还需要什么新东西」。 更关键的是,随着 2019 年 WWDC 上,iPadOS 的推出,关于 iPad Pro 是不是有生产力的问题也不再重要了,甚至是它能不能替代 PC 也已经不重要了。 当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开始离不开它,iPad Pro 已经开始渗透到从构思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中。今天 iPad Pro 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而是一种创作工具,而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iPad Pro 最适合的形容词应该是「创造力」。 下一个十年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一个 iPad 的死忠粉。那么你正处于一个非常幸福的时代,因为 iPad 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时期,几乎每一个尺寸区间、每一个价格区间都有着相应的 iPad 可以选择。iPad、iPad mini、iPad Air、iPad Pro 每一款产品都有着非常精准的定位人群。这每一款产品,都能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苹果对于iPad本身的一种思考。 科技评论总会陷入一种误区,这就是「对于工具本身的讨论热情」远大于「使用工具的热情」,尤其是像 iPad 这样的产品更是如此。但我们需要清楚,任何一样工具都有着「对应的使用场景」。iPad 并不是一个「万金油」,它并不能什么都做,但是它能做的,就一定是最好的。 在今天, iPad 依然渗透在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薄薄的几毫米屏幕支撑的是过去十年里每一个用户的数字生活。 作者 | @Derrick Zhang 编辑 | Nicole 推荐阅读:移动硬盘是什么 (正文已结束) (编辑:喜羊羊) 免责声明及提醒: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 |